四年级数学说课稿

时间:2024-10-17 15:38:12
关于四年级数学说课稿范文集锦7篇

关于四年级数学说课稿范文集锦7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我们该怎么去写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四年级数学说课稿8篇,欢迎大家分享。

四年级数学说课稿 篇1

一、说教材

本课时教学内容是: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第62、63页。对称是《数学课程标准》"空间与图形"领域中"图形与变换"的重要内容。学生在三年级下册已经初步认识了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也接触过根据对称轴所在的位置,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的过程。那么本课要在这基础之上,着重在对"对称轴"这部分知识的进一步探究、学习,能画出一些简单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正确判断对称轴的条数。学生经过三年级的学习应该已经有这方面的朦胧认识,但要通过今天的学习使这种认识浮出水面,在头脑中形成清晰的,有条理的知识结构,进而加深对轴对称图形特征的认识,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数学课程标准》和教材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1.知识目标:

(1)让学生经历长方形,正方形等轴对称图形各有几条对称轴的探索过程,会画简单的几何图形的对称轴。

(2)根据对称轴所在的位置,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并借此加深对轴对称图形特征的认识,发展空间观念。

2.能力目标: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大胆猜想、分析判断、动手操作、实践验证的能力。

3.情感目标:进一步感受对称美,感受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运用,增加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经历发现长方形、正方形对称轴条数的过程。

教学难点:正确画出平面图形的对称轴。根据对称轴所在的位置,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

四、说教法和学法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独的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操作,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依据这一教学理念,教学中,通过小组合作,借助操作活动,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从而发展学生的数学技能。

五、说教学准备

长方形、正方形纸、平面图形、多媒体课件

六、说教学过程

结合本课的特点,我设计了四个教学环节: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二)动手操作,探索新知

(三)巩固深化,拓展应用

(四)总结欣赏,反思延伸

具体教学过程如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本课的开头,通过让学生对图片的观察,从而自然的回忆对轴对称图形的认识,如何判断一个图形是否是轴对称图形,如何表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调动其已有的知识储备,也为本课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探究对称轴的条数,正确画出对称轴打下一个知识基础。接着让学生明确今天的学习内容并板书课题:图形的对称

(二)动手操作,探索新知

这部分我分为三个层次来教学:

1、探索长方形对称轴。

2、指导学生画对称轴。

3、探索正方形的对称轴和长方形的对称轴。

首先第一部分探索长方形的对称轴,我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学情,他们是有能力根据以往的知识经验进行操作并得出结论:长方形有2条对称轴,可以上下对折,也可以左右对折.这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难,所以我没有在这里放过多的时间。

其次,指导学生画对称轴,我把教学的重点放在了第二层次指导学生画对称轴上.引导学生思考:刚才同学们是通过对折的方法找到对称轴的位置的,可是很多轴对称图形是不能对折的,比如黑板上的这个长方形,你怎样来画出这个长方形的对称轴呢?由此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尝试自己画长方形的对称轴,然后交流自己的方法。

而老师要做的是在学生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规范方法,在长方形中,只要找到两条长(宽)的中点这两个关键的点,就能很快地确定对称轴的位置,连接两个中点,就是一条对称轴,正确规范地画出长方形所有的对称轴。

【设计意图:经历发现长方形对称轴条数的过程,提出问题引起学生的质疑、思考、进而自主地探索、尝试,想出解决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使解决问题真正成为因为学生需要而去解决。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提高学生的自我发展。而教师的示范作图和必要的讲解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规范、严谨。】

3、正方形的对称轴

在第三层次探索正方形的对称轴过程中,我先让学生猜猜它有几条对称轴,然后自己动手折一折,操作验证,再在书上画出结果,有了长方形对称轴的探索基础,学生能轻松找到并画出正方形的所有对称轴。

最后,我追问:你在画对称轴时是怎么确定关键的两个点的再次强调图形对称轴的正确,规范画法,加深对轴对称图形对称轴的认识。

【设计意图:有了前面长方形对称轴的探究经历,放手让学生尝试折一折,作图等方法,认识正方形的对称轴,启发他们通过操作自己发现正方形有四条对称轴,正确画出正方形的对称轴。这样很好地突出本课的重点,突破本课的难点。】

(三)巩固深化,拓展应用

练习部分,我比较注重对习题的开发和利用,进行适当地顺序调整、拓展和延伸,使练习部分成为本课的亮点。主要分为5个层次来练习。

1.想想做做第1题是对基础知识的巩固。

2.正多边形的对称轴。(想想做做第4题)

在学生完成画出正多边形的对称轴后,我适当追问,引起学生思考:按照这样推断,那正七边形会有几条对称轴?正十边形呢?正一百边形呢?那么这个规律可以怎么说?让学生归纳总结出这道题中隐含的规律:正几边形,就有几条对称轴。

3.比较复杂图案的对称轴.(想想做做第2题)

学生在完成题目要求后,我又追问:你在找,画它们的对称轴的时候可以把它们和我们学过的图形联系起来吗?分别是哪些图形?

【设计意图:这样的追问培养学生经常思索的良好品质,学会知识的整理、迁移、归类,更好地解决问题。】

4.根据对称轴所在的位置,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

示想想做做第3题:根据对称轴所在的位置,画出它的另一半使它成为一个轴对称图形.这里,我也非常注意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和对学生方法的指导,让学生想一想怎样找最准确。

5.设计轴对称图形

请学生来做一回小小设计师,发挥想象力,自由设计对称的图案并画出它的对称轴。

【设计意图:因为本课新授部分内容对学生来说比较容易接受,所以我在练习部分巩固知识的同时,注意知识的拓展和提升,针对所学知识重组练习,由浅入深,由易到难,使学生阶段性地提高认识。】

四年级数学说课稿 篇2

目标:

1 ……此处隐藏6082个字……7

一、教材简析:

1、教学内容:

《认识几分之几》是苏教版小学数学第八册P95—96的教学内容。这一内容的编排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从实践到理论,再用实践检验理论,指导学生认识几分之几,从而认识分数。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之上初步认识分数的含义。

从整数到分数是数的概念的一次扩展:无论是意义上、读写和计算方法上分数和整数都很大的差异。这部分知识的掌握不仅可以使学生理解简单分数的含义,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也可为今后的学习分数和小数打下初步基础。分数的含义是分数的加、减法的基础,也是以后认识小数的基础,所以认识分数是本单元的重点。由于学生在生活中一般没有接触过分数,没有“分数”的概念,因此认识分数是教学的难点。

2、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通过实物、图形和学生熟悉的具体事例,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知道几分之一这样的数是分数,能正确的读写几分之一,并能借助图形明确几分之一的含义。认识分数的各部分名称,使学生在借助图形的情况下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

(2)能力目标:

通过小组合作、讨论操作,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概括等思维能力。并且学会与人合作,能与他人交流,听取他人的长处的过程和结果。通过分一分、折一折等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几并体会。

(3)情感目标:

初步认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生活中的数学,从而对数学产生一定兴趣,能够积极的参与其中。

3、教学重点及难点:

(1)教学重点:根据实物来认识几分之一,从而感受到什么是分数。

(2)教学难点:认识分数。

二、教法与学法:

依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本节课的教学方法中力求体现以下几个方面的理念:从生活中出发,为学生创设探究学习的情景;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始,运用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运用电化教学手段增加教学的新颖性,引导学生以多种感官参与学习的全过程。

新课程标准指出,必须转变学生旧的学习方式。本节课在学生学习方法的引导上力求体现:在生活中让学生感受数学,并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探索成功的快乐;通过动手操作、独立思考和开展小组合作交流的活动,完善自己的想法,形成良好的学习方法;通过练习,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联系生活实际解决问题来增加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并体验数学的乐趣。

三、教学过程:

根据教材的特点及学生的认知规律,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本课运用电教手段,重点采用……来组织教学。

(一)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1、幼儿园的阿姨要给小朋友们发水果了,如果有40个水果分给40个小朋友,那每个小朋友可以分到多少?但是阿姨只买到了20个,40个小朋友怎么分呢?请同学慢来帮帮这未阿姨。该怎么分呢?谁能够帮助这位阿姨?

(1)并用电脑演示怎么平均分二分之一。

(2)板书1/2读数。

(3)把学生带进这样的情景和氛围中,唤起学生主动参与和学习新知的动机,从而引出“两个人要平均分一个,结果应该如何表示”,在问题的召唤下,学生的好胜心和学习兴趣被升。从而在生动的具体的情景中体会二分之一。

2、中午吃点心的时候,幼儿园的阿姨又要给小朋友们分发点心了,今天阿姨没的是大饼,把10张大饼分给30个小班的小朋友,又应该怎么分呢?才能使小班的小朋友觉得合理呢?

(1)电脑演示把一个圆平均分成3分,一份是其中的三分之一。

(2)板书1/3读数。

(3)使学生认识三分之一,并使学生了解要平均分,其中的一份是三分之一。

3、午幼儿园里的小朋友要做手工了,这时老师需要把一张纸分给5位小朋友,那她应该怎么分呢?

(1)电脑演示把一张纸平均分成5份,其中的一份是五分之一。

(2)板书1/5读数。

(3)使学生认识五分之一,使学生了解和体会平均分。

4、手工上还需要绳子,每一根绳子需要分给10分小朋友,又应该怎么分?

(1)电脑演示把一根绳子平均分成10份,取其中的一份是10分之1。

(2)板书1/10读数。

利用学生好胜的心理来组织,激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主动参与其中。在这样的一个轻松的氛围中,使学生接触分数,认识分数,了解平均分,对本课是一个铺垫,使学生很快的融入本节课中,自觉主动作为学习的主人来参与其中,既激发了学习的兴趣又为接下去的新知作铺垫。

(二)观察总结,动脑动口。

1、请学生观察板书,问他们什么样的数叫做分数呢?分析,概括,总结。

2、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概括,总结的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讲解分子,分数线,分母的名称和意义。

4、结合板书请学生来讲一讲。

(三)注重合作实践,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1、拿三张完全相同的长方形纸,分别折出它的1/2,1/4,1/8,并分别涂上颜色。老师说出几分之几,他们就把知好展示出来。

2、小组合作,制造分数。

(1)利用准备好的材料来制造分数。(如线,纸等)

1/2,1/4,1/8,1/10。

(2)交流怎么制造出这样的分数的,你是怎么想的?

在这个环节中,尽量是学生多做多说做看多交流,老师放手使学生在动手中深刻的体会到要“平均分”,并且验证自己的观点,并通过小组间的讨论与合作,得出结论,不仅达到了强调“平均分”的目的,而且思考的过程中,充分尊重和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也教会了学生通过实践寻找例证的学习方法。从而使学生操作,思维,语言相结合,深刻的体会分数的含义,这样的设计还有利于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概括等能力得到锻炼,也使学生去体会与他人合作的力量和提取别人的长处。

(四)联系生活实际,促进认识的发展和评比。

1、比较分数的大小。

用电脑演示1/2和1/3的多少来使学生从直观中感知哪个分数大哪个分数小;用电脑演示1/4和1/3的多少来使学生从直观中感知谁大谁小。

2、板书1/2大于1/31/4小于1/3。

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你能不能结合你的学习和生活,说一个你在生活和学习中运用分数的例子?”“相同大小的物体,平均分的份数越多(越少),每一份反而越小(越大),你在生活中有遇到这样的例子吗?”这些提问不仅让学生体会到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也让学生在书本知识和生活实际的联系与比较过程中促进了认识的发展、深化,从而培养了学生观察、归纳、概括、比较的能力。

3、小结:请学生结合板书来总结一下本节课所学习的内容。总之,本节课的设计力求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想方设法创造生动活泼的教学情景,使学生始终处于好奇好学的良好氛围中,让每一位学生学有多得,都能体会学习的成功和喜悦。

《关于四年级数学说课稿范文集锦7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