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说课稿模板9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借助说课稿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怎么样才能写出优秀的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说课稿10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说课稿 篇1一、说教材
本课内容选自高一《心理健康教育自助读本》第一分册第18课,本教材是由湖南省
教科院编著。学好本课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认知和思维水平,而且可以让学生认识到情绪产生的原因,以及如何正确调适自己情绪的方法,以便以更佳的情绪状态投入到学习生活中,充分发挥良好情绪对于学习的动力作用以及挖掘学习中的非智力因素并形成良好的学习心态。
二、说学情
学生状况:当代中学生在科学不断进步,文化不断发展,社会不断变革的今天,虽然能很快适应现代社会生活,但他们的心理还不够成熟,在情绪特征上表现为好冲动、不稳定、极端化等特点。对自己的不良情绪表现缺乏深刻地认识,也不善于调适自己的情绪。而且高一学生正处于人生的重要关口,已经有较强的独立意识,但是自控能力和心理调节能力还比较薄弱,又处于发展的不完全成熟时期,形成了他们内心需要与意志调控能力之间的失调,从而导致他们在处理很多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时冲动、极端化,难以很好的调适自己的情绪。
三、说教学内容
本次课的主题是《怎样合理调适自己的情绪》,是来自教材中的《最近比较烦》一课,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认识各种情绪以及它们对人的影响和作用,并使学生在了解自己情绪特征的基础上,学会对情绪进行自我调适,以合理的方式、方法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情绪和情感,以增进身心健康。
四、说教学目标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我主要分为三个目标:
1、认知目标:让学生了解情绪的表现及情绪对人的身心健康的影响,清楚的知道情绪产生的原因。
2、态度和情感目标:重视情绪的调控,培养良好的情绪。
3、能力和问题解决目标:能觉察和分析自己的情绪,认识情绪对自身的影响,并能应用有效的方法控制自己的情绪和对情绪进行自我调适。
五、说重点
重点:理解合理调适情绪的重要性
六、说难点
难点:结合自身情绪体验,分析情绪产生的原因,寻求控制、调适情绪的方法。
七、教法、学法分析
本节课我主要运用讲授法、讨论法以及角色扮演法等进行教学。
本课的教学过程主要刺激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兴趣,强调师生互动。本课程设计的基本内容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学生心理特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更多地体验一种成就感。教师及时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并主动、积极探索,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掌握所学的知识并加以运用,能够学会解决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八、教学过程设计
为了达到前面所说的认知、态度和情感、能力和问题解决的教学目标,我设计了具体的教学过程:
1、本课设计为六个板块,分别为:
(一)故事导入;
(二)情绪的故事;
(三)情绪的图片;
(四)情绪的假设;
(五)锦囊妙计;
(六)教师小结
2、故事导入:教师主要通过一个关于林肯和他的陆军部长斯坦顿的情绪的故事导入到本节课的学习并通过提问的方式引起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的思维,为下面的活动做好准备。
3、过程:
(一)情绪的故事。为了贴近学生心理,活跃课堂气氛,教师通过讲故事的形式来引导学生,向学生说明,愤怒、悲伤、痛苦等不良情绪对人的身心健康是不利的,而愉快、欢乐、满意、平静等良好的情绪有利于人的身心健康。同时,结合两个故事,告诉学生任何情绪的表现都应去适应,否则,就会物极必反,乐极生悲。
(二)情绪的图片。分为两个小环节:一是教师出示各种情绪图片,引导学生辨认各种情绪的不同表现。通过图片展示,不同的情绪与表述一一对应,学生体会各种情绪的外部表征。二是列出喜、怒、惧、哀、恐等情绪,让学生用语言表述这些情绪在日常生活中的形容词。这样做,目的是让学生初步体验日常生活中的各种情绪,在课堂中加以整理并理性分类,同时,又提高了学生正确表达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要求学生把自己最近一周或半个月以来的情绪体验进行勾划,句划出最适合自己情绪体验过的词,如果以上有没列出来的词语,学生自己也可补充写上。
(三)情绪的假设。通过以上分类,教师趁热打铁,提出以下十种情境,请学生说出他们会产生何种情绪及产生该情绪的原因。比如有人弄坏了你的文具,你会产生什么情绪?有过这种体验吗?当时又是怎样处理的?如果一旦再出现类似的这种情况,产生这种情绪时又如何调适呢?等等。教师结合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分析:如产生被激怒的情绪时,
①分析一下为什么发怒;
②分析一下发怒的后果;
③怎样使自己不过分激动;
④如何控制、调节被激怒的情绪等。
本环节的主要目的是通过以上三个活动让学生在弄清情绪的各种分类后,当面对这些不良情绪时,怎样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如何来合理调适情绪。
(四)锦囊妙计。为学生提供一些不良情绪的自我调适方法。
1、怡悦调适法。利用古代的一个故事作为背景。让学生通过扮演故事中的人物并利用“怡悦调适法”来解决剧中人物之间的矛盾和内心的冲突和痛苦,告诉学生如果自己怒骂无常,愤怒难耐,也可以通过这种怡悦法来进行调适。
2、宣泄法。分为三种:
①在产生痛苦、悲伤、难过等情绪时,可通过哭来宣泄、释放积聚在内心的痛楚,达到心理平衡;
②有郁闷、愤怒、困惑等消极情绪时,可通过音乐或书写宣泄法来调适;
③如受了委屈或欺侮后,可借助一些外物来宣泄,比如说拳击、打沙包等方法。
3、还可以用自我暗示法、意志控制法、理智调适法、活动转移法、注意力转移法、交往调节法、情绪升华法等调适方法。
这一教学环节,诱导和启发学生在不良情绪出现时,应及时采取正确的调适方法,让学生达到不良情绪的有效化解,使自身的精神堤坝坚不可摧,让精神之库不断注入振奋、欢欣和愉悦,让心境之水永远清澈与蔚蓝。
(五)教师小结。
本环节分为两个部分,作业的布置和教师的小结:
1、结合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布置作业:
①想一想良好调适自己的情绪是否还有其他方法?
②情绪与人的关系,以及对人的影响有哪些?
③我该怎样调控才能获得良好的情绪?
2、教师结束语:
情绪是人心理能量的调节器,它可以发动人的行为,确定人的行为方向,对人具有无法估量的感染力。我们要充分利用积极情绪的正确作用。让我们都做自 ……此处隐藏11770个字……基本国情、基本国策、基本战略”的分值最多,合计有52分,自然成为讲评的重点。
2.根据答题规律、技巧帮助学生学会分析题目,理清答题思路(纠错)。
3.先后展示答错学生、答对学生的答题内容;让学生分析错误及正确的原因。
4.让学生尝试总结正确答题内容,展示参考答案。对于学生的创新之处要给予肯定和大力表扬。
五)错因分析
1.根本原因:思想重视程度不够,基础知识不扎实
2.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低下
1)不能多角度思考问题,漏答、误答。
2)机械照搬照抄,答非所问。
3.答题技巧:书写不工整,答题不规范,不能运用学科术语分点答题。
六)总结答题规律
1.选择题答题技巧:读、审、排
2.非选择题答题技巧:读、审、联、答
七)变式训练
重温练习册相似题目,让学生不要陷入题海战术的怪圈,平时学习应立足基础,提高练习册的使用率。
八)学生反思感悟
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应纠正不良习惯。熟读课本、关注时事、用课堂。练中多思,善于总结、举一反三。
九)老师寄语(略)
五、说板书设计
因是试卷讲评课,所以板书主要是写出学生错误率高的知识点;答题的思路、技巧;主要答题内容等,以便于学生能够迅速地掌握重难点。
说课稿 篇9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一)背景和目标
《电和磁》是教科版科学六上第三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本课教材是在学生学习了简单的磁现象和电现象的基础上初步揭示电和磁之间的联系的。本课将“重演”科学史上著名的发现电磁现象的过程,让学生“发现”通电导线能使小磁针偏转,从而认识电可以产生磁。增强学生学习活动的探究性、趣味性。本课有两个活动。
第一,指导学生做科学家奥斯特做过的实验——通电导线使指南针偏转,经历对新现象进行分析、解释的思维过程。
第二,做通电线圈使指南针偏转的实验。用线圈代替直导线做电生磁实验,为理解电磁铁原理打下基础也为研究玩具小电动机埋下伏笔。
2、教材内容特点:
本课是在实验的基础上介绍电流的磁场。通过奥斯特实验和通电线圈的实验来概括磁场的存在及磁场方向与电流方向有关的结论,具有较强的探索价值,因此本节内容为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提供了良好的机会。
二、学情分析:
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了简单的电现象和磁现象的有关知识,对磁铁、磁极、磁性有了初步知识,对学习电流的磁场这一新知识已有了认知基础。从对磁体周围的磁场的了解到了解电流周围的磁场,学生会有一种强烈的心理愿望,渴望了解究竟。
三、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电流可以产生磁性。
过程与方法
做通电直导线和通电线圈使指南针偏转的实验,能够通过分析建立解释。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验科学史上发现电产生磁的过程,意识到留意观察、善于思考品质的重要。
四、教学重、难点:
《电和磁》是科教版六下第三单元第一课时,也是学生第一次感知电和磁的关系,所以在本课堂教学中我把教学目标的重点定位是:如何让通电直导线使指南针发生明显偏转的实验讨论和操作;教学难点定位是:让通电导线使指南针发生偏转实验的提出、操作和、观察和思考。
五、教法与学法:
教法:问题启发、点拨引导。
学法:实验探究、讨论归纳。
六、教学准备:
小组准备:电池、电池盒、小灯泡、灯座、导线、指南针、线圈等。
老师准备:电脑、课件等。
七、教学流程设计:
1、情境引入新课,提出问题:
在正式上课前,我设计与学生谈话的内容为两个问题。1是不接触指南针,你有什么办法使指南针的小磁针发生偏转?2是为什么会使磁针发生偏转?这些问题的提出一是为了复习磁铁的相关知识,更重要的是为了之后“分析磁针发生偏转的原因”这一环节作铺垫。
2、实验探究,总结规律:
谈话引入:
在100多年前,电与人类的生活是完全无关的,电只用于实验中。直到1820年,丹麦科学家奥斯特做了一个有名的实验才为人类使用电打开了大门。奥斯特做了什么实验?他有什么发现?我们也来做一做这个实验好吗?
1.通电直导线使指南针磁针偏转的实验。
(1)让学生先组装一个点亮小灯泡的电路,说说电流在电路中是怎样流动的(从电池的正极开始,依次流过电路再流回电池的负极)。
(2)简述奥斯特做的实验。要求学生用小灯泡电路中的导线来做这个实验,并示范实验方法。要求学生观察:接通电流,有什么现象;断开电流,有什么现象。
(把拉直的导线靠近小磁针上方,接通电流,看到小磁针转动了,指的方向偏离了南北方向,我们说小磁针偏转了。断开电流,小磁针回复到南北方向位置。)
(3)让学生多做一会儿实验,学生可能有更多的发现。如通电导线离磁针远近不同,磁针的偏转程度会不同;导线在磁针下方磁针也会偏转,但方向相反;把导线顺着磁针移动,各处都一样??如果希望学生能有些新的发现,教师可以做一些启发提示。
(4)提出问题,用什么办法使磁针偏转得多些呢?
拿掉小灯泡,保留开关,安装短路的电路。提示把一切准备好以后再通电,看到现象后马上断开电路。这一点,教学中特别要提醒学生注意。
(5)分析观察到的现象时要注重培养学生作出解释的能力。不要简单地就得出“电生磁”的结论,而要学生把新现象和已有知识联系起来说出理由。教师要反复追问,怎么就认定是电流产生了磁性,而不是其他什么原因呢?此时可以引导学生,根据过去的经验,怎样做才能使小磁针发生偏转。
通过研讨,要启发学生明确认识到,只有铁或磁铁才能使小磁针发生偏转,而导线是铜的,磁针偏转不可能是导线的原因。接通电流,磁针偏转;断开电流,磁针复位,应该是电流产生了磁性。
2.通电线圈使指南针磁针偏转的实验。
(1)用导线在手指上绕线圈,简单方便。也可以用导线在1号电池上绕10圈左右做线圈,那样会大小统一而且更整齐。
(2)通电线圈产生的磁力比直导线强多了,用线圈靠近指南针,多数情况下指针都会明显偏转。教学中无须指导学生怎么放线圈,而让学生自己去试,线圈怎么放指针偏转角度最大。实验中,学生说不定会在头脑中把通电线圈与磁铁建立某种联系。
通过实验,学生自己会发现:线圈立着放,用线圈的平面靠近指南针,或者把线圈套在指南针上,指针偏转角度最大。
(3)在检测一节废电池有没有电之前,必须用小灯泡测试废电池确实不能点亮小灯泡了。
3、课堂小结,总结探究结果,体验成功。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对于“电和磁”你还知道些什么?还想知道什么?
八、板书设计:
略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