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鸭子拌嘴》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我们应该怎么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鸭子拌嘴》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鸭子拌嘴》教学设计1教材分析:
本课教学是从音乐、游戏切入的艺术课。可爱的小鸭子是孩子们日常生活中非常喜欢的小动物。《鸭子拌嘴》就是描述了一群活泼可爱的小鸭子跟着鸭妈妈一起嬉戏玩耍,其中两只小鸭为了争吃小鱼它们之间发生的有趣的故事。这个音乐作品非常独特,它是纯粹以大拔、小擦、大锣、木鱼等打击乐器合奏的,生动地刻画出鸭子拌嘴时的一幅谐趣画面。
教学目标:
1、欣赏打击乐曲《鸭子拌嘴》,感受民族打击乐的丰富表现力。
2、充分发挥想象力,表现鸭子活泼可爱的动态,生动地再现鸭子拌嘴的热闹场面,感受朋友间和睦相处的快乐,懂得团结友爱的可贵。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组织教学:学生戴着各种动物头饰,随着多媒体课件《数鸭子》音乐进入课堂。2、导入新课:
师:今天的天气真好!老师好像看见一群活泼可爱的小鸭子一摇一摆的走了过来,原来是小鸭们在鸭妈妈的带领准备去河边玩耍。可是鸭妈妈说:“孩子们,你们想出去玩儿,是吧?不急!不急!鸭妈妈碰到了一个难题,你们可不可以帮鸭妈妈把这道难题解决了,我们一起出发呀?”
(1)课件出示谜语:
①嘴像小铲子,脚像小扇子,走路摆布摆,不是摆架子。
②一位游泳家,说话呱呱呱,小时有尾没有脚,大时有脚没尾巴。
(课件揭示谜底:鸭、青蛙)
(2)学生们描述它们的样子,学学它们的叫声,模仿它们走路的样子。
二、动画揭题
师:你们的表演真的太精彩了!你们看,一个明朗的早晨,太阳刚露出笑脸,小鸭子的家就热闹起来了……
1、播放动画片《鸭子拌嘴》
2、课件出示问题:这个动画片讲了什么故事?请给这个故事取个名字。
3、生踊跃回答:《戏水打闹》、《饶舌吵架》……
4、生描述故事
一群小鸭在鸭妈妈的带领下去河边玩耍。它们欢快地拍动着翅膀,相互问好还“嘎嘎嘎”地叫着。它们有的在小河里游泳,有的在草地上做游戏,可快乐了!周围的动物都很羡慕他们……
5、课件揭示课题:鸭子拌嘴
三、分段欣赏
1、欣赏第一部分音乐
师:接下来老师请你们闭上眼睛安静地听,随着音乐想一想,做一做,你听到的鸭子在干什么?
(1)课件出示问题,播放第一部分音乐,配上背景画面。
生:在宁静的早晨,太阳暖暖的升起来了,多么快乐的一天开始了……(请学生在背景图上贴上一排形态各异的他们听到的“小鸭子”形象)
师:说的好!这段音乐用清晰的节奏告诉我们,小鸭子高高兴兴的出发游玩去了。老师这有棵乐器树,我们可以用什么乐器来表现鸭子们出去玩儿吗?
(2)结合故事音乐情节,选择合适的乐器
学生在倾听各种乐器声中发现碰铃,出示碰铃图片。
(3)课件出示这段音乐的小标题—————清早出门
师:来,我们也随小鸭子出发吧!一部分学生用碰铃模仿出发时的音乐,一部分同学做一摇一摆模仿鸭子的动作。
《鸭子拌嘴》教学设计2教学目标
1.喜欢聆听《鸭子拌嘴》,乐于参与音乐实践活动,从而产生继续欣赏民族音乐的兴趣.
2、通过聆听、对比、探究、模仿等方法欣赏音乐,了解乐器及相关文化知识。
3、能够感知音乐所表现的形象;能够听辨出音乐要素在作品中的变化;能分辨乐器音色。
学情分析
年龄特点:这个年龄的学生想象力丰富,表现力强,具有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感受与欣赏认知能力:够拍击由四分音符、八分音符组成的节奏;有一定的感知音乐形象的能力,但是没有感知过通过音乐要素的变化,而使音乐形象发生变化的音乐作品;学生聆听过许多器乐作品,但从没有欣赏过没有旋律的打击乐作品;欣赏民族音乐的经验较少。
教学重点:乐曲《鸭子拌嘴》的感受与体验。
教学难点:对民族打击乐作品的欣赏与接纳。
教学过程:
【导入】鸭子拌嘴
一、导入
1.了解归纳,拓宽知识
学生根据制作材质了解中国古代的“八音”,知道乐曲中部分打击乐器(鼓、镲、云锣、木鱼等)的名称和在“八音”中的分类。
2.感知形象,导入情境
教师播放音乐中表现老鸭子和小鸭子的片段,引导学生通过聆听,分辨:哪段音乐表现的是老鸭子?哪段音乐表现的是小鸭子?他们的声音有什么不一样?
教师提问:什么是拌嘴?(你一句我一句地争吵)你和别人拌过嘴吗?
(设计意图:拓展相关中国音乐文化,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标题,感受音乐)
二、完整聆听
1.初步感知,揭示课题
教师完整播放《鸭子拌嘴》,提出欣赏要求:想一想,在音乐中,你听到了哪些乐器的声音?当你听到老鸭子和小鸭子激烈地争吵时,请你举手示意。
2.体验探究,回答问题
聆听后,教师引导学生回答问题,并进一步了解音乐中的打击乐器。
三、分段聆听
1.听觉领先,探究特点
聆听模仿小鸭子走路的部分音乐,教师提出问题:这段音乐像小鸭子正在干什么?(走路),小鸭子走路的音乐有什么特点?(教师引导学生关注音乐的节奏和一低一高的旋律特点)
谱例:
教师引导学生用跺脚表示低音,用拍手表示高音,演奏谱例;
教师播放第二部分音乐,引导学生通过音乐。辨别演奏手法,用双手进行模仿。
通过图片,认识编钟和编磬,了解中国古代著名的打击乐器。
(设计意图:拓展相关乐器知识,了解中国古老的音乐文化)
四、完整欣赏
完整欣赏乐曲《鸭子拌嘴》
《鸭子拌嘴》教学设计3【设计理念】:
本课教学设计充分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理解和体验,让学生通过视听、模仿、表演、游戏培养学生感受音乐、发现音乐、学习音乐的能力。 并激发学生的创造想象力、小组合作能力,提高学生对艺术要素的感知。
【教材内容及简析】:
本课是一节欣赏课。《鸭子拌嘴》《云雀》《公鸡和母鸡》都是模仿各种动物的叫声或活动特点而创造的音乐。乐曲里富有个性的音乐,既有利让学生感受不同动物形象,也为本课教学提供了很大的活动空间。
【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目标:提高学生对艺术要素的感知和想象,如声音的强弱长短、音 ……此处隐藏1274个字……步了解打击乐器构造的演奏方法和音色,通过欣赏,理解打击乐合奏《鸭子拌嘴》。
2、技能目标:通过敲、玩,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音色听辨能力,能用打击乐器奏出强弱、长短节奏不同的音;提高音乐欣赏力;通过说、想、画,培养学生想象力,创造力、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民族乐器的喜爱之情;通过讨论、创编、表演、评价等过程,引导学生用手中的乐器走进生活,提高学生感知美、创造美、表现美的能力。
设计理念:
《鸭子拌嘴》是民间打击乐器合奏。安志顺根据西安鼓乐五调《中吕粉碟儿》套曲的开场锣鼓为素材而创作。使用乐器以小镲为主,其他有大锣、大镲、水镲、排木鱼、小云锣等。在演奏上充分发挥各种乐器的特性,进行各类形式的组合,运用滑、点、扣、刮、滚、闷、等各种打击技巧。乐曲共分三段,分别为中板、华彩和快板,另有一个小前奏和小尾声。
1、音乐教学以审美为核心。音乐教学内容是音乐教学的依据,是学生获得音乐审美感受和体验的客观条件。《鸭子拌嘴》是一首打击乐合奏,它“美”的着眼点则在于简洁、洗练的编配方面,通过配器显示其音色、织体的丰富之美、变化之美、和谐之美。在这堂课中教师始终贯彻情感性原则、体验性原则、形象性原则、愉悦性原则,使学生产生持久的音乐学习动力。
2、以兴趣爱好为动力。爱因斯坦的“热爱是最好的老师”是一句至理名言。关注和重视学生的音乐兴趣与爱好,既是音乐学习的重要基础和基本动力,也是学生在音乐上持续发展,终身热爱音乐的根本保证。在这堂课中,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音乐感受,爱护学生的音乐好奇心,把音乐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他们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接受学习为探索学习。
3、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在教学中,教师认识到每个学生都是一个鲜活的个体,每个学生都是一篇生动的乐章。让每一名学生都能有所选择,善于表现,使其个性和特长得到充分、自由的发展。教师创造生动活泼、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把全体学生的普遍参与与发展不同个性的因材施教有机的结合起来,为学生提供了发展个性的可能与空间。
4、重视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课堂给学生提供充分的动手机会,让学生参与大量的实践,并通过乐器归类、描绘声音、创编故事、乐曲起名等过程,发挥学生想象创造的能力。
5、学科综合,多元文化。课堂中教师把教学与舞蹈、绘画、文学、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
活动重、难点:
1、用打击乐表现音乐,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2、听懂音乐,培养语言表达能力、想像力。
活动准备:
打击乐、各种头饰、录音机、多媒体课件、笔、纸。
活动过程:
(一)营造氛围,激趣导入
1、师播放音乐《铃板锣鼓》,并带学生做律动。
生复习演唱《铃板锣鼓》,并做律动。进教室围圈坐好。
2、师鼓励学生拿起几张大展台上的乐器,看看、摸摸、敲敲、听听。
生玩起乐器。
(满足学生好奇、好动的心理,产生“我想学”的欲望)
(二)主动探讨,巧妙点拨
1、师利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听音乐找朋友,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探讨问题。
生看课件,看自己手中的乐器,展开讨论,提出问题。
(用卡通画制作的课件分别出示四类乐器的动画、音效。)
2、教师适时运用点拨,同时帮助找出打击乐器的朋友。
生把打击乐归类,拿一种打击乐器回位坐好。
(学生在游戏中辨认了各种乐器。)
3、教师及时解说打击乐的演奏方法。
生熟悉手中乐器,发挥小组作用,讨论研究几种乐器的敲法。
4、师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用语言来描绘声音或用手中纸笔画出声音,表现乐器声音的特点。
生会用不同的答案,如木鱼的声音,有的讲象水珠落在石头上的声音,有的用……或用^^^^^来表现。
(师不断鼓励,启发学生想象。)
(三)巧设游戏,寓教于乐
设计一个小游戏“哑巴领瞎子”,规则:哑巴用敲击乐器的方式去引被蒙住眼睛的“瞎子”走路;哑巴要一直敲打乐器,瞎子要听好自己哑巴搭档乐器的声音,不要跟别人走。
学生自选乐器、自选搭档进行参赛,最后评出冠军,根据需要可适当多进行几次。
(在游戏中潜移默化地辨认了乐器的音色,为活动的下一环节欣赏做铺垫。)
(四)指导欣赏,表现自我
1、师播放音乐片断问:“乐曲是由哪些乐器演奏的?”
生初听片断,回答问题。
2、师播放鸭子走路的片断和快板部分,引导学生用动作来表现音乐形象。
生再听片断,自由想象,自由律动,动作说法不一。
(符合学生好动的心理,教师不用自己对音乐的理解来束缚学生的思维。)
3、师播放全曲,同时播放多媒体动画。
生听全曲,听、看、想象故事,编故事。
(充分利用多媒体把难理解的音乐用具体的形象表现出来,同时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4、师引导学生讨论这些音乐形象,用的是哪种乐器?哪种演奏方法?
学生讨论回答。
5、师出示音乐片断。
生参与音乐,拿起乐器,表现音乐。
(抓住学生爱模仿的特点,满足好胜心。)
6、鼓励学生给乐曲起名,学生讨论后,师解释“拌嘴”的意思。
生讨论回答。
(培养学生自信心和创造意识。)
(五)融入生活,拓展教学
师:打击乐刚刚描绘的是鸭子,你们再用不同的乐器、不同的演奏方法以及长短不同的节奏试试还可以用这些乐器描绘出我们生活的哪些音响呢?
生分组敲击讨论,描绘生活中的一个片断。有的用三角铁在四周循环敲击,发出长而回旋的声音,模仿闹钟;有的用镲、沙球、碰铃模仿妈妈在厨房里烧饭的声响。
(六)小结本课,课堂延伸
师:这节课我们不仅认识了打击乐,还用它们模仿了各种声音,课后老师希望小朋友们做有心人,去发现存在于我们周围的音乐!
七、教学反思:
1、音乐是听觉的艺术。音乐教学活动离不开音乐听觉实践。,这堂音乐课,从听入手、从感性入手,从感受入手,以聆听、欣赏、鉴赏为中心来展开教学活动,教学效果较好。
2、音乐是情感的艺术。这堂音乐课从情入手,从情境入手,从情感入手,以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为核心来进行教学活动,使学生受到了艺术的熏陶。
3、注意了音乐教学各领域之间的有机联系,采用综合式的教学课型,避免欣赏单一的课型,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兴趣,变成“我要学”。
4、创设平等、互动的师生关系,抓住学生心理,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以学生为主,教师作为教学的组织者、设计者,是沟通学生与音乐的纽带和桥梁,是学生音乐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
5、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利用其视听结合、声像一体、形象强、信息量大、等等优点使课堂教学多姿多彩,教学效果卓著。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