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成功的实验》教学设计

时间:2025-04-18 09:10:16
《一次成功的实验》教学设计

《一次成功的实验》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时常需要准备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它遵循学习效果最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一次成功的实验》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次成功的实验》教学设计1

【学习目标】

1、认识“锤、堵、获”3个字。会写“育、瓶”等13个字。能正确读写“成功、实验”等13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到做人要谦让,要有先人后己的精神。

【课前准备】

演示实验的课件。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明确学习目标

1、出示课题:

一次成功的实验。

2、质疑提问:

读了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呢?

学生质疑的问题可能有:

为什么要做这项实验?什么人在做呢?又是怎么做的呢?为什么实验能取得成功呢?

教师可以把以上问题写在黑板上。

二、初读感知

1、学生自由读文,边读边画出生字新词。

2、学生再读课文,用笔画出不容易读准、读好的词句,然后反复练读,直到自己满意为止。

3、指名读课文,互相评价。

4、课文是按照实验的先后顺序来叙述的,老师板书:

实验这前:

实验之时:

实验之后:

每部分重点讲了什么?学生边读边想。

5、组织交流:

⑴请三个学生分别朗读实验之前、实验之时、实验之后这三个部分。

⑵再请三个学生分别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三部分内容。

三、精读感悟

1、学生自读课文,想一想刚才提出的问题,你有哪些已经解决了?

2、组织学生交流已经解决的问题。主要交流以下三个问题:

⑴什么人在做实验?

⑵又是怎么做的呢?

⑶教育家为什么要做这项实验?

在交流第二个问题时,教师可演示实验过程的课件。

四、识字写字

1、课件出示本课的生字: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住这些生字。

2、指导观察要求会写的字。

⑴引导学生分析“绳、险、俩、堵”这4个左右结构的生字在写时要注意什么?(左窄右宽)

⑵引导学生分析“瓶、顺”这两个左右结构的字在写时要注意什么。(左右一样宽)

⑶引导学生分析“育、系、茶、危、索、获”这6个上下结构的字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⑷引导学生思考写左中右结构的“激”应注意什么。

3、学生写字,教师巡视指导,注意即时评价。

五、实践活动

演示课文中这个实验的课件,鼓励学生课后与同伴一起做一做这个实验。

第二课时

一、继续精读感悟

1、这篇课文你还有哪些问题已经理解了?

2、重点引导讨论“实验为什么能取得成功”这个问题:

⑴4人小组讨论:

组长负责整理本组的意见,代表小组进行全班交流。

⑵全班进行交流:

学生要抓住重点语句,如:一个女孩低声对两个同伴说:“快!你第一,你第二,我最后。”女孩不假思索地说:“有了危险,应该让别人先出去。”谈自己的看法。通过交流认识到,实验成功的主要原因,一是小女孩具有舍己为人的精神,关键的时刻首先想到的是别人的安危;二是三个学生有合作精神。互相配合得很好。

3、让学生再质疑,再释疑:

二、有感情地朗读人物对话

1、学生先试着自己读一读。注意体会不同人物不同的语气。

2、小组内合作读一读。

3、各小组毛遂自荐来读,其他小组进行评议。

三、拓展活动

请你写几句话来赞美一下课文中的这位小女孩。写好后和同学交流,也可贴在班级的黑板报上。

《一次成功的实验》教学设计2

【教材分析】

本文讲的是一位教育家在一所小学让三个学生做“逃生”游戏。这个实验已经做过多次但都没有成功,而这次却获得了成功。教育家的实验是对学生品行的考查,三个小学生尤其是小女孩,经受住了考验,体现出小女孩品质的可贵和团结合作的重要。这篇文章语言通俗易懂,生动有趣,不仅贴近小学生的生活,还给学生以启迪。

【设计理念】

新课标指出,在语文教学中要重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本课的教学中教师作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积极创设民主和谐的氛围,设计多种有效的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思考质疑、自读自悟、合作探究,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其在学习活动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在习得语文知识的同时,提高语文学习的兴趣和能力。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运用多读多想的读书方法,读懂课文内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

3、学习小女孩先人后已的精神,懂得互相合作才能把事情做好。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读题质疑

1、教师谈话: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一次成功的实验》(板书课题)。

2、指名读课题。读着听着,你脑子里产生了哪些疑问?

(预设:为什么要做这项实验?什么人在做呢?又是怎么做的呢?为什么实验能取得成功呢?)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读词,检查自学情况,理解“如实、不假思索”的意思。

3、指名读文,评议正音。

三、再读课文,精读感悟

1、再读课文想一想刚才提出的问题,你有哪些已经解决了?

2、组织学生交流已经解决的问题。主要交流以下三个问题:

⑴ 什么人在做实验?

⑵ 又是怎么做的呢?

⑶ 教育家为什么要做这项实验?

四、写字指导

1、将部分生字进行归类,课件出示,引导学生发现:

绳、险、俩、堵 左窄右宽。

瓶、顺 左右同宽。

2、范写:瓶、系、激。

3、学生写字,教师巡视指导,即时评价。

五、实践活动

课后与同伴一起做一做这个实验。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词

听写词语表中列出的本课的词语。听写后学生对照词语表自行批改订正。

二、继续精读感悟

……此处隐藏4036个字……>2、画出不理解的词语,或结合上下文理解词义。

3、想想教育家做了──个怎样的实验。

三、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读课文,纠正易读错的字音:

系( )着绳子 不假( )思索

2、理解词语:

不假思索:用不着想,形容说话做事迅速。

终于:表示经过种种变化或等待之后出现的情况。

激动:(感情)因受刺激而冲动。

顺利:在事物的发展或工作的进行中没有或很少遇到困难。

3、说说教育家做了一个怎样的实验:

(“这个瓶子是一口井”,“手里拿着的铅锤代表你们自己”,实际上可以说是一次当你面临意外危险时刻时的心理测试实验。)

四、再读课文,思考阅读提示中的问题

第二课时

一、指导阅读第二至六自然段

1、自读课文第二至六自然段,思考:

这次实验是具体怎样进行。

2、从课文中画出写实验用品、程序和要求的语句,出声读一读。

二、指导阅读第七至十一自然段

1、这次实验的结果是获得了成功。他们为什么会获得成功?

2、从全文中找相关语句,分析体会:

⑴ 一位女孩低声对两个同伴说:“你第一,你第二,我最后。”

思考讨论:她为什么这么说?她当时怎么想的?

(从“井口很窄,一次只能上来一个人”这句话分析。如果我们三个人都争着往外拉铅锤,产生的结果只能是都堵在瓶口或者把瓶子弄倒,谁也脱离不了危险。如果一个一个地提,让他俩先上,我最后上,我们就能顺利地脱离危险。)

⑵ “三”字刚出口,三个学生就顺利地把小铅锤一个一个提了出来。

(团结协作,紧密配合。)

⑶ 女孩不假思索地说:“有了危险,应该让别人先出去。”

思考讨论:从这个“先”字,你体会出了什么?

(先人后己。在危险时刻,心中想着别人。)

3、这个实验成功的关键是什么?分组讨论。讨论的结果不要强求一致,只要合情合理就可以:

(在危险时刻心中有他人;在危险时刻相互关心,团结一致;比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

4、这位教育家为什么激动地抱起女孩,好久才放下?

(一方面:这个实验做过许多次,每次孩子们都争着往外拉铅锤,把瓶子弄倒了。今天,这个实验终于获得了成’功。另一方面:为学生心里有他人的优秀品德而激动。)

三、从这个实验中,你想到些什么?

在日常生活中,不要总以自我为中心,自私自利。要心里多想着别人。

四、总结

【课后反思】

三年级的孩子不仅对文本的理解要到位,而且要掌握一定的课文写作方法,通过一学期的训练,这篇文章可以让学生通过自读,理清本篇课文的写作思路,划分相关段落,学生能很快的划分出来,并且能说出准备实验──实验的经过──实验成功的原因的思路来。让学生四人小组讨论实验的经过,体会出:人要学会合作意识,心中要有他人。老师在教授时,可以渗透安全教育,结合生活中的例子,如:上下课的进出,排路队都可以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较高。感想较深。

《一次成功的实验》教学设计7

一、 教材分析

《一次成功的实验》是一篇精读课文,给我们讲述了这样一个小故事:一位外国教育家到一所小学做一次关于“逃生”的实验,目的是考查孩子们在危难面前的表现。这个实验,教育家在这之前已经做过许多次,可每一次都以失败告终。这一次,实验终于取得了成功。而成功的原因在于:小女孩在危急时刻所表现出来的沉着冷静、处事果断、先人后己的高尚品质以及两个同伴的服从“指挥”、三个人的团结合作,从而让我们明白了“合作才能成功”的道理。这篇文章脉络清晰、结构分明,可分为实验的准备、实验的过程和实验取得成功的原因三个部分。

学情分析

学情是教学的起点。本班学生求知欲强,多数学生乐于表达,乐于与人交流。但是他们的理解能力和知识面有限,学生仅仅通过语言文字去理解内容是有一定难度的。需要教师努力创造条件,提供直观的图像帮助理解,在头脑中建构形象直观的景象,为学生理解课文扫清障碍。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会认3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成功、实验、教育家”等 13个词语。

过程与方法目标: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清课文顺序,了解课文大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提高学生质疑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培养学生边读书边思考问题的阅读习惯。

三、教学重点

识字与写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四、教学难点

运用边读书边思考问题的阅读方法,读懂课文内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

六、教学过程

(一)结合单元导语揭示课题,鼓励质疑。

1. 齐读课题。

2.读了课题,你有什么想知道的呢?

(预设)学生提出的问题有:这是一个关于什么的实验?这个实验有谁参加呢?这个实验需要什么用具?实验是怎么做的?这个实验为什么能取得成功呢?

(二)初读感知,明确要求。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出自然段序号)

2.出示生字词认读。找出文中的多音字。

3、指名三个同学分三部分读课文,学生评价,教师评价。

4、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再读课文,解决问题。

1、默读课文,小组合作完成表格。

2、学生汇报。

(四)生字教学。(识字与写字)

过渡:自己提出了疑问,并通过朗读课文解决了这些问题,你们的阅读能力在不断地提高,可喜可贺。你们想把课文读好吗?想把课文读好,得先把生字学好,有信心学好本课的生字吗?(生答)

1. 出示生字,学生认读。

2.分四人小组学习生字。(按照学案要求学习)

3.检查小组合作学习的情况,全班交流。

4.学生书写生字。小组评(给写得好的字画上一颗星星。)

(五)课堂检测。

板书设计:

30、一次成功的实验

实验之前 准备

实验中 经过、结果

实验后 实验成功的原因

教后反思:

《一次成功的实验》讲的是一位教育家在一所小学让三个学生做“逃生”游戏。这个实验已经做过多次但都没有成功,而这次却获得了成功。教育家的实验是对学生品行的考查,三个小学生尤其是小女孩,经受住了考验,体现出小女孩品质的可贵和团结合作的重要。这篇文章语言通俗易懂,生动有趣,不仅贴近小学生的生活,还给学生以启迪。

在课堂上,虽然读的形式有多种多样,给学生读的机会也很多,但是总体感觉没有一个层次上的提高,以致读的效果不太理想。在这个时候,当学生都读的不好的时候,那么教师就应该很夸张的去范读,虽然我也做到有范读,但是学生可能没有注意,这也是我范读的失败。

《《一次成功的实验》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