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天门山》教学反思

时间:2024-08-24 19:56:07
《望天门山》教学反思

《望天门山》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刚到岗的教师,课堂教学是我们的任务之一,通过教学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课堂经验,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学反思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望天门山》教学反思,欢迎阅读与收藏。

《望天门山》教学反思1

《望天门山》这首诗讲的是李白在25岁时,独自一个人在乘船到天门山后的所见所闻,诗人有感而发,写了感人肺腑的《望天门山》,其气势非常打动人。古诗的教学必须积极地创设情景,使得学生在轻松自然的氛围中学习古诗词。在整个教学中,我是这样做的:

通过多媒体简单地再现了天门山的大概位置和风景,给学生以“天门山”的印象。在这个基础上,我再通过资料,简介了李白的生平情况,更让学生在了解诗人的基础上了解诗歌特点,李白的诗歌就是“豪放”型的。那么《望天门山》也是如此,所以在基本的朗读基调上,我叫学生依然用充满豪情的语气来读这首诗。

在读的基础上,学生开始萌发了对诗歌了解的欲望。如何理解?如何知道诗中的意思?我教会了他们通过看注释,通过上下词语的设想,通过查找资料等方式来学习。一些学生在课堂上表现的非常活跃,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通过图片和视频的形式,有利于推动学生对诗歌迫切理解的愿望。

读好古诗,依然是非常关键的,在课堂上,积极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我是在让学生理解好诗歌大概内容的基础上开展的。学生有了大概之后,就很自然地融合了情感,读出诗歌的节奏感。我还允许学生在掌握大概意境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理解去读。结果,在课堂上的学生是读得如痴如醉。

让学生学会听古诗,在课堂上,我比较充分地利用多媒体的示范,在整合教育资源上,调动学生更多的感官,体验通过不同的形式来发现古诗的乐趣和内涵。在课后,我还让学生仿写古诗,进行创作,直接将学习的内容为我所用。

在这一课堂上,其教学效果的评价非常重要,如何对学生的问题进行有效延伸,积极引导,将是我今后需要改进的地方。

《望天门山》教学反思2

古诗是我国灿烂文化中一颗璀璨的宝石。学好古诗对于培养少年儿童的想象力、陶冶情操以及继承传统文化都具有重要意义。以下就是我教学李白《望天门山》的精彩片段和教学反思。

教学思路:

谈话导入——课件欣赏——学习古诗——背诵古诗——古诗配图。

片段一:入情入境,欣赏古诗。

师:就在我们安徽省当涂县有一处雄奇秀丽的景色,同学们想去看看吗?

生:想,是什么呀?

师:早在唐朝时,大诗人李白来到这里,作下了流传千古的《望天门山》一诗,现在请大家随着李白一同去游览长江吧。

利用多媒体展示给学生的是:李白兴致勃勃乘船顺江而下欣赏天门山一处奇特景象,配乐,李白诵诗: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欣赏结束。

师:你们游览了天门山的景色,有何感叹?

生A:天门山真雄伟啊!

生B:长江真浩瀚啊!

生C:天门山真险峻,这里的江水波涛汹涌可称奇观。

生D:这里的景色真美,真是画中有诗,诗中有画。

生E:李白很有才华,作了这么美的诗。

师总结:大家看得仔细,说得更好,你们从不同的角度理解了诗中内容。

片段二:点拨难点,理解古诗。

师:想象“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的画面。

学生质疑:

生A:东西梁山是高大的山峰,怎么能用动词“出”呢?

生B:“出”在这儿是什么意思?

师:你们所提出的问题,正是理解的难点所在。

师:把这句诗改为:“两岸青山相对立”好不好?

学生个个摇头,表示不赞成。

师:为什么不好,用“出”字有何绝妙之处?

学生冥思苦想,却张嘴结舌。

师:请大家再来欣赏课件。

学生看到诗人在茫茫长江之上,孤帆顺流而下,远处天门两山扑入眼帘,显现出愈来愈清晰的身姿,这时“两岸青山相对出”的感受就非常突出了。

生A:“出”比“立”好,“立”给人感觉呆板,而“出”给人感觉活跃。

生B:“出”表现诗人在行舟过程中由远到近看到天门山的样子。

生C:“出”给了我们动感,天门山由远到近,由渺小到高大,显现在我们眼前。

师总结:是啊,李白不愧被后人称为“诗仙”。一个“出”字使本来静止不动的山带上了动态美,更让我们融入到诗的意境中。让我们带着感情朗读这首诗。

学生反复诵读,感情升华。

当《望天门山》这首诗讲完,心里备感轻松。不光是按规定课时讲完,而且在课堂上没有我反复冗长的讲解,多数是我与孩子们之间的互动交流。认真回顾一下整个教学过程,有这样一个设计环节牵引着我和孩子们,让我感觉这首诗教下来很顺利。

初备课时,反反复复看教材参考,自我感觉这首诗难讲。怎样避免课堂上的一言堂,同时又要带动大家的兴趣呢?于是教学初设计这样的环节:关于李白的诗我们学了很多了,通过这些诗你觉得李白是个怎样的人?孩子们都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有的说他是个豪迈的诗人;有的说他是个浪漫的诗人;有的说他是个大气的诗人;有的说他是个非常有才气、敢大胆想象的诗人等等。同时让我没有想到的是孩子们还例举许多的诗来证明。看来孩子们对于李白了解得比较多。下面就请同学们跟随李白去欣赏一段美景,欣赏结束学生发出了由衷的赞叹。接着让孩子们反复朗读《望天门山》这首诗,说说这首诗给你留下什么样的感受?孩子们结合诗人的风格,一下子就说对了这首诗的基调:壮观。紧接着发问:你是从哪儿知道的?教师对难点适当点拨,抓重点字理解这首古诗,感悟这首诗的非凡意境。让学生从“出”字中体会诗人敏锐的观察力,精炼的语言,更让学生从侧面感受到天门山的形态美。这个“出”字,让学生真正融进古诗中,融进意境中,感受到诗人激越的创作情绪。在我的引导下,他们既说出了天门山的险,又谈到了楚江的汹涌。轻轻松松学下了这首诗。

反思这节课,我没有从以往常规的教学步骤教学这首诗,而是从诗人的风格上来作为突破口,即学了诗,又加深了对诗人的进一步的了解。看来学习古诗这种教学方法也是挺好的!

《望天门山》教学反思3

平日教学中,我最不喜欢的就是古诗的教学。因为古诗离孩子的生活比较遥远,孩子不容易理解。上古诗时,很容易出现不是一问一答的场面,要不就出现老师包揽课堂的现象。所以备课时,我反反复复看教材及参考书,自我感觉这首诗比较难讲。

怎样避免课堂上自己包揽全部的现象。于是在教学初设计这样的导入语:李白的诗我们学了很多了,通过这些诗你觉得李白是个怎样的人孩子们都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有的说他是个出名的诗人;有的说他是个想象力丰富的诗人;有的说他是个非常有才气的诗人等等,我不失 ……此处隐藏5639个字……用课前查阅的相关资料互,不但扩大了学生的视野,增长了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这对学生终生有益。特别是课后作业的布置:“除了学过的,同学们再找一两首描写祖国山水的古诗,我们开一个祖国山水古诗交流会。”以此打破课内外的界限,扩大学生的课外阅读。这样做,可充分发挥语文课本为工具书的作用,不仅加大了教学密度,而且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望天门山》教学反思13

从东营回来后,我觉得王菘舟老师的诗意语文值得我们去借鉴,特别是在古诗方面,于是在教授《望天门山》时我尝试一下。于是上网搜集了很多有关天门山的资料。希望模仿王菘舟老师上一堂精彩的课。

在惴惴尝试后,有喜有忧,特此记录,与学园老师共勉。

1、抓诗文切入口。我认为本文的切入口就是题目《望天门山》,诗人所有的活动几乎都是围绕天门山展开的。年轻的李白来到天门山,写下了三首诗歌,其中《望天门山》是李白的力作。李白用自己文笔为我们描绘了天门山夹江对峙,长江波澜壮阔的雄奇秀丽的景色。

2、抓住诗文的叙述顺序。这首诗前两句用铺叙的方法,描写天门山的雄奇壮观和江水浩荡奔流的气势。诗人不写博望、梁山两山隔江对峙,却说山势“中断”,从而形象地写出两山峭拔相对的险峻:“楚江开”,不令点明了山与水的关系,而且描绘出山势中断、江水至此浩荡而出的气势。“碧”字明写江水之色,暗写江水之深; “回”字描述江水奔腾回旋,更写出了天门山一带的山势走向。后两句描绘出从两岸青山夹缝中望过去的远景,“相对”二字用得巧妙,使两岸青山具有了生命和感情。结尾一句更是神来之笔,一轮红日,映在碧水、青山、白帆之上,使整个画面明丽光艳,层次分明,从而祖国山川的雄伟壮丽画卷展现出来。

3、如何引导学生理解诗文的意境。在讲授这一课时,我发现很多学生能够照着工具书理解词语句子的意思,但是对整首诗意境的理解太差了,这首诗的教学目的虽然不是让学生多么理解意境,但是就此放过尤为可惜,于是我发动学生利用课下的时间讨论这首诗,我加入到讨论中去,希望能带给同学们中国诗歌的震撼。

《望天门山》教学反思14

望天门山教学反思1当《望天门山》这首诗讲完,心里备感轻松。不光是按规定课时讲完,而且在课堂上没有我反复冗长的讲解,多数是我与孩子们之间的互动交流。认真回顾一下整个教学过程,有这样一个设计环节牵引着我和孩子们,让我感觉这首诗教下来很顺利。

初备课时,反反复复看教材参考,自我感觉这首诗难讲。怎样避免课堂上的一言堂,同时又要带动大家的兴趣呢?于是教学初设计这样的环节:关于李白的诗我们学了很多了,通过这些诗你觉得李白是个怎样的人?孩子们都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有的说他是个豪迈的诗人;有的说他是个浪漫的诗人;有的说他是个大气的诗人;有的说他是个非常有才气、敢大胆想象的诗人等等。同时让我没有想到的是孩子们还例举许多的诗来证明。看来孩子们对于李白了解得比较多。下面就请同学们跟随李白去欣赏一段美景,欣赏结束学生发出了由衷的赞叹。接着让孩子们反复朗读《望天门山》这首诗,说说这首诗给你留下什么样的感受?孩子们结合诗人的风格,一下子就说对了这首诗的基调:壮观。紧接着发问:你是从哪儿知道的?教师对难点适当点拨,抓重点字理解这首古诗,感悟这首诗的非凡意境。让学生从“出”字中体会诗人敏锐的观察力,精炼的语言,更让学生从侧面感受到天门山的形态美。这个“出”字,让学生真正融进古诗中,融进意境中,感受到诗人激越的创作情绪。在我的引导下,他们既说出了天门山的险,又谈到了楚江的汹涌。轻轻松松学下了这首诗。

反思这节课,我没有从以往常规的教学步骤教学这首诗,而是从诗人的风格上来作为突破口,即学了诗,又加深了对诗人的进一步的了解。看来学习古诗这种教学方法也是挺好的!

望天门山教学反思2《望天门山》全诗从“望”字着眼,前两句描写山川气势。第一句先写山,天门山似乎是由于水流的冲击而从中间隔断,江水从断口奔涌而出;第二句写水,浩浩荡荡的长江水被天门山阻挡,激起滔天的波浪,这两句所望到的景物是静止的,诗人却用“中断”“开”这些词从动态方面把它写活了;第三、四句是写行船的感受,坐在小船上迎着阳光顺流而下,感觉两岸的青山相对而来。非身临其境者,不能有这样的体会,也不可能写得如此传神。形象地用“孤帆一片”来代表一只船,这“一片孤帆”把天门山点缀得活泼起来,展现了生动优美的意境,使读者仿佛也望到了天门山的壮丽风光。

平日教学中,我最怕的就是古诗的教学,不知道老师们有没有像我这样的感觉,因为学生对古诗不甚感兴趣,每当上古诗时,不是一问一答,就是老师一言堂。但是当《望天门山》这首诗讲完后,却没有这种感觉,心反而里备感轻松。因为这节课我不光是在规定课时内讲完,而且在课堂上没有我反复冗长的讲解,多数是我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认真回顾一下整个教学过程,让我感觉这首诗教下来很顺利。

学习这首诗,先让孩子们反复朗读《望天门山》这首诗,读后,说说感受,再说说自己学会了哪句诗?怎样学会的?在学生理解诗句大意后,我对难点再适当点拨,进行品字品词,强化抓重点字的理解,从字、词的学习中感悟古诗的意境,感觉学生学习效果不错。但在作者观看的位置这个问题,学生不能很好的理解,不过在我的画图的帮助下,学生能明白这个问题。

《望天门山》教学反思15

1、正确读写“断、楚、孤、帆”四个生字。

2、能正确背诵和并试默写《望天门山》。

3、试试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体验诗人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教学重点

正确读写“断、楚、孤、帆”四个生字。能正确背诵。

教学难点

试试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体验诗人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试默写《望天门山》。

第一个环节导入,我以李白的《静夜思》为切入点,为学生再次了解李白做好铺垫。学生很快就背出了这首诗,但对李白不是很了解。

第二个环节初读,我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读古诗,这样为下边的学习做好了准备,并在检查时为学生扫除不懂读的字的障碍。

第三环节是读练相结合。我设计了师生互对诗句;口答填空题,并试写;找出错的地方,改过来;背诵古诗四道练习题。目的是让学生在练中达到熟读、达到背诵和识记古诗句中的字。这环节学生学得非常好,也达到了预期的目标。

第四个环节是要求学生试用自己的话说说诗意,引导学生借助注释理解诗意。这是教学的难点,学生很难说出,即使说了也不是很完整,所以在这花很多时间引导学生,导致后边的内容无法完成。

经过这一次的教学,使我认识到,对学生的学习情况了解不是很全面。如果再上这一课,我会把第三个环节的“试用自己的话说说诗意”改为“根据诗意说诗句”,这样学习的难度就会低些,也不会花过多的时间去引导学生说诗意。这样就能更好地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

总之本课教学,虽然有遗憾,但是收获也不小。这堂课体现了新课标理念下的“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教学中学生学得扎实,学得有效,取得预期的效果。

《《望天门山》教学反思.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